江苏省经济发达,旅游业发展水平也较高。旅游资源质量高,5A级景区居全国首位,旅游服务业发达,旅行社数量也居全国首位。入境过夜游客、旅游外汇收入、国内旅游人数、入境旅游人数、国内旅游收入等指标均居全国前十。国内旅游收入居全国第二,国内旅游人数接待量居全国第三,是我国著名的旅游大省(详见表6-3)。
表6-3 江苏省旅游业发展概况一览表
江苏的旅游资源特色主要有三个:一是江南水乡古韵遗存丰富,有27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如昆山市周庄镇、吴江市同里镇、苏州市吴中区甪直镇、苏州市木渎镇、太仓市沙溪镇、姜堰市溱潼镇、泰兴市黄桥镇等;二是江南古典园林独具特色,有“江南园林甲天下”的美称;三是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工艺多,如闻名遐迩的南京云锦,苏州苏绣,苏州桃花坞年画,常熟红木雕刻,无锡惠山泥人,常州梳篦,扬州玉器、漆器、剪纸,淮安博里农民画,连云港贝雕,南通风筝等
江苏形成了以观光旅游为基础、休闲度假为主导、专项旅游为辅助的旅游产品体系,成为境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积极接收上海的辐射,加强沪苏浙区域旅游合作,与上海、杭州旅游集散中心相呼应,使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交通网络更加完善。
南京旅游资源特色介绍
1、南京夫子庙儒学文化中轴线
南京夫子庙儒学文化中轴线坐落于古都南京老城区秦淮区,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夫子庙—秦淮风光带上最为耀眼的一颗明珠。
在南京自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命大夫范蠡筑越城起,近2500年的建城史上,南京夫子庙的孔庙和学宫扮演过无可替代的角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瞻园
瞻园又称大明王府,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原为明开国功臣徐达的王府,是南京现存历史最久的一座园林,与无锡寄畅园、苏州拙政园及留园并称为“江南四大名园”。
整个园林布局典雅精致,有宏伟壮观的明清古建筑群、陡峭峻拔的假山、闻名遐迩的北宋太湖石、清幽素雅的楼榭亭台等,堪称“金陵第一园”。
3、夫子庙秦淮风光带
夫子庙秦淮风光带位于南京市秦淮区,以夫子庙古建筑群为中心、十里秦淮为轴线、明城墙为纽带,串联起众多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以儒家思想与科举文化、民俗文化等为内涵,集自然风光、山水园林、庙宇学堂、街市民居、乡土人情、美食购物、科普教育、节庆文化于一体,是南京历史文化荟萃之地,也是中国著名的开放式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
4、红山森林动物园
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和燕路,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园区总面积68公顷。园内山峦叠嶂,绿化覆盖率达85%,展示世界各地珍稀动物216种2600余只。
红山森林动物园以独特的森林景观、丰富的动物资源、多彩的主题活动成为中国最具特色的动物园之一,每年吸引来自世界各地访客五百万余人。
5、玄武湖公园
玄武湖公园位于南京城中,三面环山,一面临城。钟山雄峙湖东,古城濒临西南,富贵、覆舟、鸡笼山屏列于南,秀峰塔景隔城辉映,朝阳、幕府山绵延湖北,山城环抱,沿湖名胜古迹众多,巍峨的明城墙、秀美的九华山、古色古香的鸡鸣寺环抱其右。
南京旅游资源特色是什么
南京的自然风光:
夫子庙秦淮风光带位于南京市秦淮区,以夫子庙古建筑群为中心、十里秦淮为轴线、明城墙为纽带,串联起众多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儒家思想与科举文化、民俗文化等为内涵。
集自然风光、山水园林、庙宇学堂、街市民居、乡土人情、美食购物、科普教育、节庆文化于一体,是南京历史文化荟萃之地,也是中国著名的开放式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
秦淮河是南京古老文明的摇篮,南京的母亲河,历史上极富盛名。这里素为“六朝烟月之区,金粉荟萃之所”,更兼十代繁华之地,“衣冠文物,盛于江南;文采风流,甲于海内”,被称为“中国第一历史文化名河”。
南京的人文特点:
南京大部分地区通行南京官话,高淳区大部、溧水区南部地区的方言则通行吴方言。
南京话在历史上长期是中国的官方语言,金陵雅言以古中原雅言正统嫡传的身份被确立为中国汉语的标准音,并深远地影响到直至今天的中国语言形态,加之六朝以来汉人文化上的优越意识,清代中叶之前历朝的中国官方标准语均以南京官话为标准。
南京地处中国东部、长江下游、濒江近海,是中国东部战区司令部驻地,长江国际航运物流中心,长三角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国家重要门户城市,也是东部沿海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战略交汇的重要节点城市。
南京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长期是中国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史上曾数次庇佑华夏之正朔,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和价值。
南京早在100-120万年前就有古人类活动,35-60万年前已有南京猿人在汤山生活,有着7000多年文明史、近2600年建城史和近500年的建都史,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
南京是国家重要的科教中心,自古以来就是一座崇文重教的城市,有“天下文枢”、“东南第一学”的美誉,明清时期中国一半以上的状元均出自南京江南贡院。
截至2018年,南京各类高等院校71所,其中111计划高校9所及学科25个,仅次于北京;211高校8所、双一流高校12所、两院院士81人,均稳居中国第三;全球科研城市50强排名,南京位列全球第12、中国第3。
2019年1月27日,南京明城墙十二座城门挂上大红迎春联。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南京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夫子庙秦淮风光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