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金川门,我个人觉得的最好,今天给大家介绍下。1、外金川门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是为弥补和加强南京明城墙京城的防卫而建造,城垣本体以丘陵、垒土为主,只在城门等防守的薄弱地段加筑城砖,城高大概在8—10米左右,城墙上则宽6-8米。2、清末民国时期,外金川门逐渐衰败,地表城门现已不存,仅存遗址,地名沿用至今,其址大约位于今方家营,煤炭港一带,卢龙山庄小区北。3、门外郭,俗称土城头,城垣本体以丘陵、垒土为主,只在城门等一些防守薄弱地段加筑城砖。外郭平面形状大致呈菱形,周长号称 180 里,实际为120里。现今外郭城门无存,但在麒麟门至仙鹤门等地还可以依稀看到当年的城垣遗迹。4、南京明城墙在城墙的结构、瓮城的创新、护城河水源的利用、水关4、涵闸及桥梁的设计建造等诸多方面,汇集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才智,是元末明初劳动人民用心血筑成的一座丰碑。
南京旅游景点攻略必去的地方
上个星期刚从南京旅游回来,我们是自己买的车票到的南京,找的是朋友介绍的南京本地旅游规划师,在我们出发之前她就帮我们把住宿、导游、门票、交通等都安排还亲自到高铁站接的我们,给我们省了不少麻烦,到了之后我们什么都不用操心,只负责逛一逛,吃一吃,再美美地拍拍照就可以了。
她跟我们介绍了十个南京旅游必去的景点:钟山风景区,总统府,秦淮河-夫子庙,牛首山,南京博物院,玄武湖公园,瞻园,古鸡鸣寺,栖霞山,阅江楼。
钟山风景区
钟山风景区,被誉为“金陵毓秀”,感受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是到南京游玩必去的地方。
地址: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石象路7号
总统府
总统府,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遗址,也是南京标志性建筑之一。
地址:位于南京市玄武区长江路292号
秦淮河-夫子庙
秦淮十里,金陵一梦。秦淮河-夫子庙一带,是南京最繁华的地方,承载着这座城市独特的记忆。
地址:位于南京市秦淮区平江府路
牛首山
牛首山,因山顶一座牛角状山峰形似牛首而得名,为南京的千年佛教文化胜地,自然风光秀美迷人,还保留了很多历史遗迹,
地址:位于南京市江宁区宁丹大道18号
南京博物院
南京博物院,中国最早创建的博物馆,也是是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
地址:位于南京市玄武区中山东路321号
玄武湖公园
玄武湖公园,作为江南三大名湖之一,是中国最大的皇家园林湖泊,历史悠久,宛如镶嵌在南京城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地址: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玄武巷1号
瞻园
瞻园,为金陵第一园,是南京现存历史最久的一座园林。
地址:位于南京市秦淮区瞻园路128号
古鸡鸣寺
千年古刹鸡鸣寺,是南京最古老、香火最旺的佛寺之一,素有有“南朝第一寺”的美誉。
地址:位于南京市玄武区鸡鸣寺路1号
栖霞山
栖霞山,因山中建有栖霞寺而得名,素有“金陵第一明秀山”的美誉,也是中国最美的赏枫之地。
地址:位于南京市栖霞区栖霞街88号
阅江楼
阅江楼,喻“阅江揽胜”之意,有江南第一楼的美称,
地址:位于南京市下关区建宁路202号
南京旅游景点要提前预约吗
南京需要预约的景点有南京博物院、金陵小城·燕集里、南京明城墙、鸡鸣寺、夫子庙、牛首山等等。
1、南京博物院
南京博物院占地13万余平方米,为“一院六馆”格局,即历史馆、特展馆、数字馆、艺术馆、非遗馆、民国馆。另全院设“六所”的研究部门,即考古研究所、文物保护研究所、古代建筑研究所、陈列艺术研究所、非遗保护研究、古代艺术研究所,并设有中国博物馆中唯一的民族民俗学研究机构,其中文物保护研究所被称为“文物三甲医院”,是中国纸质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2、金陵小城·燕集里
燕集里是金陵小城“八里”之一,也是整个项目的样板和精华。作为金陵小城的先导示范区,这里为游客提供游、居、商、参、乐五大体验方式,集中呈现金陵小城“古都之气、风雅之魂、艺术之美、山林之幽、沧桑之韵”的独特气质。3、南京明城墙
南京明城墙高坚甲于海内,是中国礼教制度与自然相结合的典范,也是古代都城建设的杰出代表,其筑城技术达到中国筑城史上的巅峰,是东亚筑城技术的典范。作为中国古代军事防御设施、城垣建造技术集大成之作,其历史价值、观赏价值、考古价值以及建筑设计、规模、功能等诸方面,国内外城墙均无法与之比拟,是继中国长城之后的又一宏构。4、鸡鸣寺
鸡鸣寺又称古鸡鸣寺,始建于西晋永康元年(300年),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是南京最古老的梵刹和皇家寺庙之一,香火一直旺盛不衰,自古有“南朝第一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首的美誉,南朝时期与栖霞寺、定山寺齐名,是南朝时期中国的佛教中心。5、夫子庙
夫子庙是一组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主要由孔庙、学宫、贡院三大建筑群组成,占地极大。有照壁、泮池、牌坊、聚星亭、魁星阁、棂星门、大成殿、明德堂、尊经阁等建筑。夫子庙被誉为秦淮名胜而成为古都南京的特色景观区,在六朝至明清时期,世家大族多聚于附近,故有“六朝金粉”之说。6、牛首山
牛首山,因山顶突出的双峰相对峙恰似牛头双角而得名,民间又称为牛头山。东晋宰相王导曾劝谏初创政权的晋元帝司马睿打消在皇宫外兴建象征皇权的双阙的念头,请晋元帝乘舆出宣阳门,南眺牛首,两峰对峙,趁机劝喻元帝:“此天阙也,岂烦改作”,故得名“天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