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讲讲南京人文资源,南京市作为“十朝古都”,历史遗存丰富,人文历史悠久。自春秋末期吴国建立冶城起,就有了城市的初肇。正式作为地域政治中心,启于三国东吴时期。诸葛亮曾在参观石头城后,留下“钟山虎踞 石城龙蟠”的感叹,虎踞和龙蟠分别对应的就是南京的两座名山:清凉山和紫金山。孙权大帝埋葬在紫金山麓的桃花山。东晋前期烜赫一时的王谢家族,层居住过的地方就是现在夫子庙边的“乌衣巷”,唐刘禹锡有诗云“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松王朝曾在六合瓜州抵抗北魏,留有佛狸祠遗迹,辛弃疾有词云“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南唐二帝的灵冢今在江宁区。岳飞曾在牛首山出奇计大败金军。到了明清太平天国民国时代,南京因帝都故,历史人文景观尤甚。如阅江楼、胜棋楼、明孝陵、宝船厂、静海寺、毗卢寺、中华门藏兵洞、秦淮八绝、江宁织造府、总统府、考试院、梅园新村等等等等不胜枚举。与南京结缘的历史名人不胜枚举,可自行百度。
码字辛苦,请采纳。
南京旅游资源劣势发展
这个产业的优势和劣势如下:
1、优势:南京地处长江中游,周边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景观,是连接华东地区和西部内陆的重要交通枢纽。发展温泉旅游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地理优势,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前来。在发展温泉旅游的同时还可以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相结合,打造更加独特的旅游体验。
2、劣势:相对于其他热门旅游城市,南京的交通还存在一定的不便利性。这会影响到游客的出行和旅游体验。南京虽然有一些温泉资源,但整体数量和品质相对较低。这就需要进行深入挖掘和开发,同时也需要大规模的投入和建设。
南京旅游资源优势分析
南京是江苏省省会,副省级城市,长三角的副中心城市。古称金陵,简称宁。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东部苏皖两省交界处,江苏省西南部。东距上海市300余公里。东接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西邻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南谯区、全椒县)、巢湖市(和县)、马鞍山市(金家庄区、花山区、雨山区、当涂县),南接安徽宣城市(宣州区、郎溪县)、江苏省溧阳市,北连江苏省仪征市、安徽省天长市。地跨长江两岸,南北最大纵距140余公里,东西最大横距80余公里,辖区总面积6598平方千米。南京市区东接江苏省仪征市、镇江市、句容市,西连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南谯区、全椒县,巢湖市和县,马鞍山市金家庄区、花山区、雨山区、当涂县,北邻安徽省天长市。市区面积4844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513平方公里。南京是中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生产基地。南京的电子、化工生产能力在国内城市中居第二位,车辆制造规模居第三位,机械制造业的技术、规模居国内领先地位,家用电器业、建材工业也都具有较大规模。南京是华东地区重要的交通、通讯枢纽,建立了全方位、立体化、大运量的交通运输网络,铁路、公路、水运、空运、管道五种运输方式齐全,拥有现代化的通讯体系。南京是全国四大科研教育中心城市之一,是全国重要的高教、科研基地,拥有一批国内一流的高校和科研机构。被国家9个部委列为中国投资硬环境 “四十优”城市之一。先后被评为中国城市综合实力“五十强”第五名、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科技兴市先进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十佳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国家环境保护和国家卫生城市等称号。南京地处辽阔的长江下游平原,濒江近海,“黄金水道”穿城而过,南京港作为天然良港已成为远东内河第一大港,城市发展也定位于江滨港口城市,目前已成为中国东部地区以电子、汽车、化工为主导产业的综合性工业基地,重要的交通枢纽和通讯中心。南京在“2008年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100强”中排名第4,位列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综合实力城市”第7名,在长三角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估中排名第2,赢得了联合国人居奖特别荣誉奖和2008年度“中国人居环境奖”,前不久成功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又刚刚在“2009年春节黄金周全国人气城市排行榜”中被评为“出行人气最旺的十大城市”第6位和“到达人气最旺的十大城市”第7位。